附录 B:Goroutine 与 panic、recover 的小问题
在 Go 语言中,goroutine
、panic
、recover
是人尽皆知关键字,几乎在每一个项目中,你必定会主动地使用到它。即使你不主动使用,你也无法避免你所使用的标准库、第三方外部依赖模块使用它。
虽然它们在程序中非常常见,但依然会有许多刚入门的开发者在初次使用时遇到小 “坑”,并对这个处理结果都表现出很震惊,接下来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一个小 ”坑“ 进行说明。
B.1 思考问题
func main() {
go func() {
panic("煎鱼焦了")
}()
log.Println("Go 语言编程之旅:一起用 Go 做项目")
}
我们思考一下上述程序,其输出的结果是书名,还是会因为 “煎鱼焦了” 而直接中断程序,结果如下:
panic: 煎鱼焦了
goroutine 6 [running]:
main.main.func1()
/Users/eddycjy/go/src/github.com/eddycjy/awesomeProject/main.go:7 +0x39
created by main.main
/Users/eddycjy/go/src/github.com/eddycjy/awesomeProject/main.go:6 +0x35
最终的结果是程序因为 “煎鱼焦了” 而中断运行,这时候经常会有人提出一个疑问,就是我的 panic
语句是写在子协程(goroutine)里的,怎么会影响外面的主协程(main goroutine)呢,它们不是应该相互隔离的吗,怎么会互相影响呢?
B.2 如何解决
针对这个现象,我们要如何解决呢,首先对于 panic
事件,大家都知道要使用组合方法 recover
来进行处理,如下:
func main() {
go func() {
if e := recover(); e != nil {
log.Printf("recover: %v", e)
}
panic("煎鱼焦了")
}()
log.Println("Go 语言编程之旅:一起用 Go 做项目")
time.Sleep(time.Second)
}
但是单单使用 recover
,依旧会输出 “煎鱼焦了”,并且程序中断,正确的方式如下:
func main() {
go func() {
defer func() {
if e := recover(); e != nil {
log.Printf("recover: %v", e)
}
}()
panic("煎鱼焦了")
}()
log.Println("Go 语言编程之旅:一起用 Go 做项目")
}
实际上 recover
要与 defer
联用,并且不跨协程(goroutine),才能够真正的拦截到 panic
事件,其最终的输出结果如下:
Go 语言编程之旅:一起用 Go 做项目
recover: 煎鱼焦了
B.3 为什么要 defer 才能 recover
从前文中我们可以知道,除了 panic
、recover
以外,还必须要有 defer
关键字,缺一不可,那么与 defer
又有什么关系呢,为什么必须要有 defer
后 recover
才能起作用?
B.3.1 快速了解 panic
panic
是 Go 语言中的一个内置函数,可以停止程序的控制流,改变其流转,并且触发恐慌事件。而 recover
也是一个内置函数,但其功能与 panic
相对,recover
可以让程序重新获取恐慌后的程序控制权,但是必须在 defer
中 recover
才会生效。
而 panic
的一切,都基于一个 _panic
基础单元,基本结构如下:
type _panic struct {
argp unsafe.Pointer
arg interface{}
link *_panic
pc uintptr
sp unsafe.Pointer
recovered bool
aborted bool
goexit bool
}
在我们每执行一次 panic
语句时,都会创建一个 _panic
。它包含了一些基础的字段用于存储当前的 panic
调用情况,涉及的字段如下:
- argp:指向
defer
延迟调用的参数的指针。 - arg:
panic
的原因,也就是调用panic
时传入的参数。 - link:指向上一个调用的
_panic
。 - pc:程序计数器,有时称为指令指针(IP),线程利用它来跟踪下一个要执行的指令。在大多数处理器中,PC 指向的是下一条指令,而不是当前指令。
- sp:函数栈指针寄存器,一般指向当前函数栈的栈顶。
- recovered:
panic
是否已经被处理,也就是是否被recover
。 - aborted:
panic
是否被中止。 - goexit:是否调用
runtime.Goexit
方法中止过主goroutine
及所属的goroutine
。
通过查看 link
字段,可得知 panic
的基本单元是一个链表的数据结构,如下图:
B.3.2 快速了解 defer
defer
是 Go 语言中的一个内置函数,defer
方法所注册的对应事件会在函数/方法结束后执行,常用于关闭各类资源以及兜底操作。而相对于 panic
的基础单元 _panic
结构体,defer
也有 _defer
结构体,基本结构如下:
type _defer struct {
siz int32
started bool
sp uintptr
pc uintptr
fn *funcval
_panic *_panic
link *_defer
...
}
type funcval struct {
fn uintptr
// variable-size, fn-specific data here
}
- siz:所有传入参数的总大小。
- started:该
defer
是否已经执行过。 - sp:函数栈指针寄存器,在
_panic
时已介绍。 - pc:程序计数器,在
_panic
时已介绍。 - fn:指向传入的函数地址和参数。
_panic
:指向_panic
链表。- link:指向
_defer
链表。
通过查看 _panic
和 link
字段,我们可得知 defer
也是同时挂载着 panic
信息的,如下:
B.3.3 recover 是如何和 defer 搭上关系的
刚刚我们一直看到的是 defer
和 panic
存在的一定的关联关系,那么 recover
又和它们是怎么产生关系的呢,为什么不用 defer
,recover
就无法生效?
为了解答这些问题,我们要回到一切的起源 panic
才能知晓一二,panic
关键字的具体代码实现如下:
func gopanic(e interface{}) {
gp := getg()
...
var p _panic
p.arg = e
p.link = gp._panic
gp._panic = (*_panic)(noescape(unsafe.Pointer(&p)))
for {
d := gp._defer
if d == nil {
break
}
// defer...
...
d._panic = (*_panic)(noescape(unsafe.Pointer(&p)))
p.argp = unsafe.Pointer(getargp(0))
reflectcall(nil, unsafe.Pointer(d.fn), deferArgs(d), uint32(d.siz), uint32(d.siz))
p.argp = nil
// recover...
if p.recovered {
...
mcall(recovery)
throw("recovery failed") // mcall should not return
}
}
preprintpanics(gp._panic)
fatalpanic(gp._panic) // should not return
*(*int)(nil) = 0 // not reached
}
通过分析上述代码,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其处理过程:
- 获取指向当前
Goroutine
的指针。 - 初始化一个
panic
的基本单位_panic
用作后续的操作。 - 获取当前
Goroutine
上挂载的_defer
。 - 若当前存在
defer
调用,则调用reflectcall
方法去执行先前defer
中延迟执行的代码,若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运行recover
将会调用gorecover
方法。 - 中断程序结束前,调用
preprintpanics
方法打印出所涉及的panic
消息。 - 最后调用
fatalpanic
中止应用程序,实际是执行exit(2)
进行最终退出行为的。
再回到我们的问题 “recover 是如何和 defer 搭上关系的”,我们可得知在调用 panic
方法后,runtime.gopanic
方法实际上处理的是当前 Goroutine
上所挂载的 ._panic
链表(所以无法对其他 Goroutine
的异常事件响应),然后会对其所属的 defer
链表和 recover
进行检测并处理,最后调用退出命令中止应用程序。
从代码实现上来讲,因为 panic
会触发延迟调用(defer),那么假设当前 Goroutine
不存在 defer
的话,就会直接跳出,也就无法进行 recover
了,也就是在 panic
时 Go 只会在 defer
中对 reocver
进行检测。
而从设计实现上来讲,这也是相对合理的,因为我们无法执行到哪都写一个 recover
,很多错误你是无法预料在哪里发生的,又是如何发生的。
B.4 recover 是万能的吗
想太多了,有了 recover
并不代表你能够捕获到所有的错误。
就在某一天,你的程序还在线上环境运行着,突然就挂了,刚好这程序在容器里运行,它反复的重启,但每次都不是马上出问题,都是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宕机,你一脸懵逼,难道有泄露了?
但不过这个程序非常简短,就是个简单的并发清洗、组装数据,你查看到核心(伪)代码如下:
func main() {
m := make(map[int]string)
for i := 0; i < 10; i++ {
go func() {
defer func() {
if e := recover(); e != nil {
log.Printf("recover: %v", e)
}
}()
m[i] = "Go 语言编程之旅:一起用 Go 做项目"
}()
}
// do something...
}
你心想,我都听着煎鱼说的把 recover
都加进 goroutine
里了,怎么还会出现无法捕获的错误,还导致程序挂了,难道煎鱼教的是错的吗?
同时你查看了对应的控制台日志,其关键信息如下:
fatal error: concurrent map writes
goroutine 21 [running]:
runtime.throw(0x10d2c3b, 0x15)
/usr/local/Cellar/go/1.14/libexec/src/runtime/panic.go:1112 +0x72 fp=0xc000029f50 sp=0xc000029f20 pc=0x102e892
runtime.mapassign_fast64(0x10b58e0, 0xc000090180, 0x8, 0x0)
/usr/local/Cellar/go/1.14/libexec/src/runtime/map_fast64.go:101 +0x323 fp=0xc000029f90 sp=0xc000029f50 pc=0x100f733
通过错误信息我们可得知这是一个很常见的问题,就是并发写入 map
导致的致命错误,但是为什么不可以被 recover
捕获到呢,我们关注到 runtime.throw
方法,代码如下:
func throw(s string) {
systemstack(func() {
print("fatal error: ", s, "\n")
})
gp := getg()
if gp.m.throwing == 0 {
gp.m.throwing = 1
}
fatalthrow()
*(*int)(nil) = 0 // not reached
}
关键的中断步骤在于 fatalthrow
方法,如下:
func fatalthrow() {
...
systemstack(func() {
...
exit(2)
})
*(*int)(nil) = 0 // not reached
}
我们可以看到该方法是直接通过调用 exit
方法进行中断的,而实际上在 Go 语言中,是存在着这些无法恢复的 ”恐慌“,例如像是 fatalthrow
、fatalpanic
等等方法,因此自然而然使用 recover
就无法捕获到了,因为它是直接退出程序,结果是中断程序。
因此 recover
并非万能,它只针对用户态下的 panic
关键字有效。
B.5 小结
在本文中我们针对 panic
的常见问题,基于 goroutine
、panic
、recover
做了初步的分析,而在解析 recover
相关行为时,我们发现其与 defer
是存在关联关系的,其四者本质上是一个互相联动的关系。
在最后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使用细节:
panic
只能触发当前Goroutine
的defer
调用,在defer
调用中如果存在recover
,那么就能够处理其所抛出的恐慌事件。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其它Goroutine
中的defer
是对其没有用的,并不支持跨协程(goroutine),需要分清楚。- 想捕获/处理
panic
所造成的恐慌,recover
必须与defer
配套使用,否则无效。 - 在 Go 语言中,是存在着无法处理的致命错误方法的,例如:
fatalthrow
、fatalpanic
方法,一般会在并发写入map
等等处理时抛出,需要谨慎。